查看: 1661|回复: 2

工程师喊话说:人生规划,还不如把PCB设计布线层数规划...

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开心
    2017-1-24 17:18
  • 签到天数: 28 天

    连续签到: 1 天

    [LV.4]偶尔看看III

    发表于 2016-12-7 17:25:3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分享到:
    2016年年尾敲响警钟
    规划
    这是一个在我们不同人生阶段一直都狠刷存在感的词汇。
    截止到目前为止都不能抛开它另存独活
    高中的时候
    父母会问你报考什么大学
    大学的时候
    亲朋好友会问你想从事什么工作
    工作之后
    HR会问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
    等等
    一系列的规划不断的被人提起,让你深思
    微信布线规划1.jpg
    板儿妹我也思考过,有规划的人生,会让人感觉心里踏实;自然,有规划的PCB设计,也是更让人信服,layout工程师也可以少走弯路。

    PCB板的层数一般不会事先确定好,会由工程师综合板子情况给出规划,总层数由信号层数加上电源地的层数构成。

    一、电源、地层数的规划

    电源的层数主要由电源的种类数目、分布情况、载流能力、单板的性能指标以及单板的成本决定。电源平面的设置需要满足两个条件:电源互不交错;避免相邻层重要信号跨分割。

    地的层数设置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主要器件面对应的第二层要有比较完整的地平面;高速、高频、时钟等重要信号要参考地平面;主要电源和地平面紧耦合,降低电源平面阻抗等等。

    二、信号层数规划

    布线通道通常是决定信号层数的重要因素。首先要清楚板上是否有比较深的BGA和连接器,BGA的深度和BGA的PIN间距是决定BGA出线层数的关键。例如1.0mm的BGA过孔间一般可以过两根线,0.8mm的BGA过孔之间只能过一根线,两者出线层数就有很大的区别。连接器则主要考虑其深度,基本两个过孔之间过一对差分线。
    微信规划2.jpg
    两个过孔间能过两根线的BGA出线,共用2个走线层
    微信规划3.jpg
    两个过孔间只能过一根线的BGA出线,共用4个走线层

    其次要考虑板上高速信号的布线通道,因为高速信号处理的时候要求的条件比较多,需要考虑stub、走线间距、参考平面等因素,所以需要优先考虑其布线通道是否足够。

    微信规划4.jpg
    飞线为高速信号

    最后是瓶颈区域的规划,在基本布局处理好之后,对于比较狭窄的瓶颈区域需要重点关注。综合考虑差分线、敏感信号线、特殊信号拓扑等情况来具体计算瓶颈区域最多能出多少线,多少层才能让需要的所有线通过这个区域。
    微信规划5.jpg

    综合考虑了以上两点,基本上不会出现有部分线走不通,有人比喻说:pcb设计就像一个建高楼大厦的过程,布线层数规划就是其中的设计图纸,规划好了,布线就自然而然可以水到渠成了。

    板儿妹最后用一句经典语结束:没规划的人生叫拼图,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;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,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!
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奋斗
    2021-7-30 11:40
  • 签到天数: 1792 天

    连续签到: 1 天

    [LV.Master]伴坛终老

    发表于 2016-12-7 17:34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说的有道理啊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擦汗
    2017-10-15 13:21
  • 签到天数: 183 天

    连续签到: 1 天

    [LV.7]常住居民III

    发表于 2016-12-7 19:18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谢谢分享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/登录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关闭

    站长推荐上一条 /2 下一条

    手机版|小黑屋|与非网

    GMT+8, 2024-4-26 01:32 , Processed in 0.132130 second(s), 20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    ICP经营许可证 苏B2-20140176  苏ICP备14012660号-2   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.

   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    Copyright © 2001-2024, Tencent Cloud.